11个重点城市人口格局突变!这3城最具“引力”
短短一年之内,引力我国重点城市的个重常住人口增减格局就已突变。
截至3月25日,点城全国的市人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中,至少已有11个公布了2021年常住人口变化的口格情况,具体包括成都、局突杭州、变城重庆、最具天津、引力郑州、个重宁波、点城青岛、市人上海、口格北京、局突广州、变城南京。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统计发现,与2010-2020年的年均常住人口增量相比,这11个城市2021年的常住人口总体增量,大幅减少至96.39万人。2010-2020年期间,这11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年均总体增量高达328.1万人。
是什么影响了2021年重点城市的人口变动?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高校毕业生与农民工的“城市选择”是关键变量。疫情影响之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风险偏好”明显收紧,稳定的就业岗位成为不少人的首选。一般来说,高校毕业生回乡考公、考事业编比在大城市更容易,加之返乡生活成本更低,“返乡就业”渐热。
另一方面,2021年中国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9251万人,比上年增长2.4%。其中,外出农民工为17172万人,增长1.3%;本地农民工为12079万人,增长4.1%。由于产业内迁、制造业自动化使部分东部大城市的制造业岗位减少,中西部农民工“返乡就业”也直接影响了大城市的人口格局。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还认为,2021年重点城市的人口格局变化还只是一个开始。未来,随着多数省份步入自然人口负增长的发展阶段,我国大城市的经济增长或将更依赖于人口质量的提升。
大城市人口增长为何放缓?
2010年至2020年,中国大城市迎来人口发展的“黄金时代”。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许多大城市在这10年间常住人口增长超过300万人,每年平均增量超过30万人。
但是,2021年,一个明显特征是,以一线、新一线城市为代表的重点城市,常住人口增量减少。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统计了目前已发布2021年统计年鉴(其中包含2020年人口数据),并且也发布了最新2021年人口数据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一共有11个城市公布了相关人口数据。
2010-2020年间,这11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年均共增长328.1万人。但是,这11个城市在2021年的常住人口增量出现“缩水”,总增量为96.39万人,较过去10年年均人口增量减少了超过70%。此外,目前已经公布数据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没有一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在2021年增长超过30万人。
导致大城市常住人口增长大幅“缩水”的原因复杂。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第一个因素是,全国自然人口增长发现变化。首先,人口出生率降低,导致常住人口增量降低。以上海为例,根据上海统计公报,2021年上海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2‰,但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常住人口仍出现小幅上涨,意味着上海仍吸引外来人口流入。其次,全国劳动年龄人口自2015年开始下降,而大城市最容易吸纳的就是前来寻找就业机会并留在大城市的人群。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尽管较全国的“拐点”晚了数年,但自2019年开始,也有不少大城市的就业人口总量出现下降。
第二个因素是,大学生就业方向出现变化。近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考公、考编的热情较高。从报录比看,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共有157.6万人通过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61:1。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共有212.3万人通过了资格初审,与录用计划数的比例约为68:1。一些大城市的竞争颇为激烈,使很多高校毕业生将目光瞄准了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或者返乡报考。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如果仅拥有本科文凭,留在大城市将面临更为激烈竞争,因此即便大城市的高校就读但寻找大城市周边就业机会,或者返乡就业的情况不再罕见。
第三个因素是,很多农民工也选择“返乡就业”,这也使中西部大城市乃至中小城市更加获益。根据重庆2021年统计公报,全市农民工总量756.3万人,比上年增长2.7%。其中,外出农民工513.6万人,下降1.7%;本地农民工242.7万人,增长13.4%。2021年重庆自然人口增长率为-1.55‰,而当年常住人口增长3.5万人,显示人口回流。
支撑人口增长的关键是什么?
2021年,也有部分大城市在常住人口增量中表现出色。根据统计数据,上述11个城市之中,常住人口增量较多的城市是成都、杭州和青岛。其中,成都增长24.5万人、杭州增长23.9万人、青岛增长15.1万人。
这三个城市为何表现突出?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首先,从产业上看,这三个城市各有发展特色,较能吸纳就业人口;其次,这三个城市的生活环境相对较好,也有利于吸引较多人口流入。
具体看,与重庆类似,成都在过去十年里成功抓住了国内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机遇。比如,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成都的第一支柱产业。从英特尔、富士康、戴尔、联想到京东方,成都一直是“IT西进”的引领者,也是西南互联网重镇,国民级游戏王者荣耀就诞生于此。2021年,成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4%。分行业看,五大先进制造业增长11.2%,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长20.4%,装备制造产业增长8.0%。同时,成都也是国内有名的“网红城市”,以舒适且惬意的生活环境著称,吸引了很多同时重视生活与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前来。
杭州也以人文氛围和生活环境著称,并且电子信息业和民营企业发达。根据杭州市统计局数据,2021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905亿元,同比增长11.5%,两年平均增长12.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27.1%,比重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近年,杭州作为全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之一,人口吸引力始终不减。
同时,截至2020年底,杭州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9855亿元,占GDP的61.2%。此外,根据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数据,杭州2021年在册市场主体达152.89万家,位居浙江第一,其中新设主体数量达到了27.72万家。
根据人口普查公报,2010年到2020年,青岛常住人口年均增长13.57万人。2021年,面对大城市人口增长普遍降速的态势,青岛常住人口增长较2010年到2020年平均增速却出现逆势提速。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一方面临海的舒适生活环境为青岛“加分”,另一方面青岛制造业发展活跃,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2021年公布的《青岛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市,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2021年,青岛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根据最新统计公报,2021年青岛“新经济”投资比上年增长7.1%,占全部投资比重达50.4%。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1%。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291.7亿元,比上年增长22.2%。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对于人口来说,无论是想留住存量,还是要吸引外来增量,城市的产业发展都是关键。然而,如何控制当地的生活成本,打造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也成为吸引外来人口的重要一环。
由于人口流入必然导致大城市生活成本提升,地方政府必须为营造优质生活环境付诸努力,无论是高校毕业生还是农民工,都不至于承受太过高昂的房租、交通等成本压力。否则,过高的生活成本一方面会使部分人口流出,另一方面留下来的人口也会希望企业提供更高薪酬,最终将高成本转嫁给企业承担。
此外,外来人口流入也会提升大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因此拥有较好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资源的城市,将拥有一定的人口“护城河”。着眼未来,随着全国人口发展持续变化,大城市的常住人口增长局面将更为复杂,怎么吸引人口、吸引什么人口,将是每一个大城市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 ·舍得酒业狂砸广告!销售费走高至8亿,业绩增长乏力
- ·国家统计局:5月份国内消费经受住疫情冲击 呈现出回升势头
- ·直击烂尾:苏州泰禾金尊府成业主梦魇
- ·国家统计局:我国经济克服超预期因素不利影响,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 ·多家巨头爆雷,美国芯片何以开启“寒冬”
- ·成都楼市企稳回升带动土拍市场 第二轮供地收金402亿
- ·苹果App Store夏⽇庆典“⼀起野⼀夏” 今日开启 另有多重优惠活动
- ·特朗普:已经做出2024年大选是否“复出”的决定
- ·拓尔微IPO前夕近20名投资者入股,5个月内估值暴涨8倍
- ·深夜爆雷!中天金融预亏35亿!18万股民懵了…
- ·美国证监会上个月曾致信马斯克,对推特收购交易相关推文提出质询
- ·企退人员养老金上调,今日发放到位
- ·25年来首次全面修订 票据新规助力中小微融资
- ·兖矿能源:上半年净利润预增近两倍至180亿元,创历史新高
- ·美国经济正越来越糟!小摩CEO坚持经济“飓风”预测 坏消息不断
- ·通用将与巴菲特旗下公司合作,建覆盖全美充电网
- ·被“果链”踢群的欧菲光下一站在哪
- ·上海促进“五型经济”发展 布局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领域
- ·14家银行披露“保交楼”涉风险业务:规模较小,总体风险可控
- ·小牛电动二季度销量首次下滑:主要受3月份开始的疫情波及
- ·美最大互联网隐私案达成和解:谷歌同意支付3.915亿美元与美40个州检方和解
- ·中国金融电子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逢民:为金融改革和人民银行科技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 ·网红疑用濒危大白鲨做美食 四川南充警方已介入
- ·试点扩至15省市,数字人民币在促消费稳增长中发挥积极作用
- ·哈苏中画幅相机或将加入2022年机身大乱斗
- ·大小摩双双Miss!华尔街“大发疫情财”时代结束了,动荡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