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没肉吃 “狮子”没水喝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老虎微信订阅号:techsina
记者/沈毅斌 编辑/ 潘少颖 挨踢妹
来源:IT时报
一边是双11线上电商促销活动如火如荼,而另一边,没肉没水老牌家电零售企业国美、吃狮苏宁却一片寂静。老虎打破这场寂静的没肉没水不是销量,而是吃狮国美欠薪和苏宁亏损。
10月28日,老虎国美电器董事长黄秀虹在北京国美总部的没肉没水全员大会上表示,公司到12月底之前只会给员工上社保,吃狮不会再发工资。老虎今后中长期,没肉没水工资发放也存在不确定性。吃狮会后,老虎还要求员工签订一份承诺书,没肉没水主要内容为“员工理解公司在未来半年到一年的吃狮时间里,员工工资有可能延迟发放”“不散播负面信息和情绪”等。
“难兄难弟”苏宁的日子同样不好过。
此前,“苏宁易购破产清算”闹得沸沸扬扬,如今,“供销社收购苏宁易购39%股权”的消息再次掀起波澜。尽管苏宁官方进行了澄清辟谣,但曾经的家电零售巨头落得谣言缠身,加上亏损的第三季度财报,不免让人担忧国内家电零售行业的生存状况。
国美老虎的logo、苏宁狮子的logo深入人心,依旧醒目,但两大“巨人”却摇摇欲坠。前夸父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顾问刘步尘认为,国美与苏宁到如此地步,有着相似之处,但国美目前的处境要比苏宁严重得多。
11月7日,《IT时报》记者走访上海10家苏宁、国美、永乐门店,其中4家已经关店,1家苏宁门店将原本两层楼面缩减为一层。
01
一个月,人去楼空
自《IT时报》9月底报道《减薪、关店、巨亏,国美“临崖”谁来救?》之后,国美欠薪问题持续发酵,记者再次走访了位于徐家汇的国美徐汇二店。
11月7日17:00左右,同样是下班高峰期,同样是来来往往的行人,不同的是,国美徐汇二店大门紧闭,贴在门上的三张停业通知与营业时间表形成鲜明对比,之前醒目的“国美电器”门头不见了踪影。透过橱窗望去,空空如也,几支承重柱竖立中央,十分突兀,就连货架也一并清空,仿佛国美从来就没有在这营业过。
曹安路上的国美线下店,同样也没能逃过关闭的危机。半栋楼大的国美招牌,风吹雨打下有些掉色,但依旧醒目,比招牌更醒目的是国美同款配色的“旺铺招租”。发着光的“视导台”、排列整齐的货架以及货架上满满当当的样机,若不是门前一条红色的警戒线和墙上一张白色的停业通知,看上去与正常营业并无差别。
“这家国美店10月底才关,我是在国美关店之后才来永乐的。”相距不到60米的永乐电器曹安店的促销员陈梅(化名)告诉《IT时报》记者,上半年,国美在上海已经关了好几家线下店,主要原因是租金太贵,营收已经无法支撑。
国美零售9月末发布的中期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关闭门店562家,新开门店192家,净减少门店370家,其中国美净减少326家、永乐25家、大中12家、蜂星7家。
正如刘步尘分析那样,国美创始人黄光裕依然沿用国美发展前十年的经验,只要一段时间营收落后于对手,就开始大规模开店,结果既增加了经营成本,又会导致众多无效店的出现,随后便是关店潮。
上海国美未能在关店潮中幸免,不过,被国美收购的永乐电器,却显示出了另一番景象。
走进永乐电器曹安店,一对老年夫妇正在手机专柜询问,美的空调促销员正忙着介绍产品,还有一些顾客在商场内走走逛逛,目测有10人左右。永乐中山公园店的顾客也并不算多,但终归有些人气。
“尽管永乐被国美收购了,但感觉上海人比较信任永乐,尤其是一些老人。”陈梅说,到了永乐之后,明显觉得有了人气,加上双11促销活动以及上海市一级能效家电10%补贴力度,目前线下店要比线上店还便宜两三百元,来的顾客自然增加。
02
发力即时零售自救
10月28日晚上,苏宁易购发布的财报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为555.38亿元,同比下降51.95%,净亏损45.45亿元,亏损同比收窄39.94%,综合毛利率同比增加6.30%。单季度来看,苏宁易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83.28亿元,同比下降16.57%,净亏损18.05 亿元,同比减亏 56.16%。因为连续3个年度扣非后净利润均为负值,苏宁易购股票简称于5月变更为“ST易购”。为了摘掉“ST”帽子,走出困难时期,苏宁线上线下同时发力,把握双11机会,扭转乾坤。
线上,苏宁易购天猫旗舰店第三季度商品销售规模同比增长47.81%,苏宁易购App还上线了“苏宁速达”,只要消费者配送地址周围5公里内有苏宁易购门店,便可以享受及时配送服务。
此外,苏宁易购与美团达成战略合作,全国超600家门店入驻美团,共覆盖175个城市,手机、电脑、生活家电类产品下单最快30分钟送达。截至11月4日,苏宁易购在美团平台订单量超55000单,手机成为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数码外卖”,其中60%订单来自90后年轻消费者。
苏宁易购工作人员告诉《IT时报》记者,今年,苏宁易购线下店的双11活动贯穿四个周末。启动以来,苏宁易购门店套系家电订单量环比增长127%,绿色节能家电销售环比增长132%,苏宁易购全国门店周末客流上涨超2倍,上海、南京等新开业门店销量提升超100%。
事实真是如此吗?
《IT时报》记者走访了上海多家苏宁易购线下店发现,客流量并不是很大,且出现关店现象。
同样在曹安路,同样在国美旁,苏宁易购拥有同样的命运。紧闭的大门上贴着两张“限期搬离通知函”,从内容中得知,这家苏宁易购曹安路店于10月中旬关闭。透过橱窗可以看到,手机货架上摆满样机,广告牌竖立其中,但地上堆满了垃圾,一片狼藉。而苏宁易购肇嘉浜路店早在8月底就关店搬离。
较大的苏宁易购大华路店,也由原来的两层缩减至一层。“租金太贵,只能放弃一层。”苏宁易购大华路店员工周莹(化名)告诉《IT时报》记者,得益于双11活动,周末的客流量有所增加,但工作日的顾客依旧不多。销量上,与美团合作后,小家电销量不错,但大家电销量依旧不佳,这也和产品属性有关。
“线上销量并不比线下好,线上有淘宝、京东,竞争很激烈。”周莹坦言,苏宁线下店成本高,线上店竞争力不强,只能在即时零售发力。
《IT时报》记者注意到,苏宁易购通常会选择将门店开在大润发、家乐福等大型超市内,这也是与国美开店策略的不同之处。
“目前,家电连锁门店已不具备独立吸引人流的能力。”刘步尘告诉《IT时报》记者,苏宁易购把门店开在大型超市里或超市旁,可以“借用”超市带来的人流,增加顾客到店的概率。
03
此乃危急存亡之秋也
“苏宁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实现正向增长,而国美的当务之急是如何避免死亡。”刘步尘认为,二者都出现危机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即时代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因素。
时代因素,目前是由互联网电商主导的时代,线上线下融合极其重要,曾一度接近新零售模式的苏宁,倒在了复杂的资本局中,而偏重于开设线下门店的国美,可能从一开始就没能入局。
环境因素,主要是因为疫情多点反复暴发以及近年来家电行业大势不振,线下门店成本居高不下。
自身因素则要分开分析。国美主要是在战略思维上,依旧按照老路子运营;苏宁在战略上并无大问题,但在时代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下,收购的家乐福成了一个沉重包袱。
刘步尘表示,苏宁联手美团大力发展即时零售和3C业务,并发力双11,肯定能对苏宁营收做出实质性贡献。但家电零售并不像外卖的刚需和持续性,加上京东等持续发力即时零售,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苏宁易购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如果三大因素得不到解决,苏宁不能从根本上扭转目前的局面。”刘步尘说。
即便是没有错过互联网的苏宁,也没能赢得新时代的红利,更何况没有躬身入局的国美。互联网的“势利”,总是不停撕开旧人的伤口。曾经传统连锁零售的霸主,如今都挣扎在被互联网持续边缘化的轨道上。
“老虎”没肉吃,“狮子”没水喝。
-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通知,提升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 制造业节能降碳迎“新招”
- ·89岁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吴宗国教授逝世
- ·大专生参加设计比赛奖金四千变五百?回应来了
- ·比亚迪执行副总裁大手笔捐赠1.6亿 相关人士:此次捐赠属于个人行为
- ·欧元区两大经济体私营部门活动萎缩 该地区或已陷入衰退
- ·“国产替代”趋势有望来袭!半导体基金的春天要来了吗?
- ·8月8日0—15时 浙江金华新增23例阳性感染者
- ·公安部:严厉打击开发、制售、使用虚假防疫软件违法犯罪
- ·海南:扎实做好封关运作前期准备 在更大范围内试行“零关税”和“低税率”政策
- ·5座核电站获准继续运营 法国能源危机暂获喘息之机
- ·西门子能源警告:俄业务重组或导致今年净亏损加剧
- ·阿维塔11正式发布 起售价35万元
- ·智评理财代销榜|10月代销吸金榜出炉,最高募集规模达43.59亿!
- ·比亚迪李柯捐价值1.6亿元股票:缅怀母亲,推动血液病研究
- ·陆续上新!第二批养老理财产品密集开卖 首日销售继续火爆 投资者该怎么选
- ·广发证券郭磊:市场短期定价逻辑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长期看,A股可以提供名义GDP附近的回报
- ·中概股周二收盘多数下跌 知乎跌超9% 百度跌超6%
- ·60%利率没人存、7月三位经济部长走马灯,阿根廷会比斯里兰卡惨?
- ·快讯:内房股持续走低 碧桂园跌近7%融信中国跌超5%
- ·特斯拉与印尼签50亿美元镍采购大单 但卖家恐是中国企业
- ·午盘:美股维持下跌局面 市场关注财报与联储纪要
- ·理文造纸发布中期业绩 普通股股东应占盈利约7.97亿港元
- ·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副会长陈刚:大豆系列期权上市是产业风险管理需求和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重要成果
- ·阿里巴巴年底前回港双重上市 建业地产全数偿还5亿美元债
- ·盘前:欧美市场股债遭双杀 道指期货跌0.3%
- ·虹桥商务区新认定30家贸易型总部,上一年营业收入近八千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