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开局机构配债态度转向短期积极 年初或迎新一轮“抢跑”行情
炒股就看,抢跑权威,新年新轮行情专业,开局及时,机构积极全面,配债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态度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昌校宇
2022年我国债市跌宕起伏,短期展望2023年,年初债市将如何演绎?或迎
多家券商、基金公司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抢跑预计2023年利率债全年利率仍难摆脱震荡格局,新年新轮行情波动将较2022年有所放大。开局债市年初或能迎来新一轮“抢跑”行情,机构积极中期需做好防守并关注交易性机会。配债
多家券商
对债市态度转向短期积极
综合来看,态度多家券商对债市态度转向短期积极,认为2023年初或能迎来新一轮“抢跑”行情。
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3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将进入快速修复阶段,其中消费加速复苏和基建投资持续发力将支撑经济迎来“开门红”。
考虑到政策持续发力、基本面加快改善,一季度信贷的整体表现有望超预期。因而一季度利率债整体面临疫情冲击减弱、经济复苏预期提升、政策靠前发力引导宽信用的利空冲击,利率中枢或将趋于上行。
明明认为,在2022年年末资金面边际宽松的背景下,信用债市场本轮调整有所趋缓,当前性价比较高,已具备博弈收益空间。预计理财赎回潮企稳,投资者情绪回归理性,资金重新涌入信用债市场,2023年初或能迎来新一轮“抢跑”行情。
“近期短债和信用债收益率企稳下行,春节前债市仍有短期机会。”开源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陈曦认为,主要原因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央行维护节前资金面合理充裕的态度明确,春节前受益于资金宽松预期,将对债市收益率形成支撑;其次,受疫情影响,当下到春节只剩两周时间,春节前基本面或许难见明显起色;最后,2022年首次降息发生在1月份,因此市场对本月降准降息存在想象空间,市场存在博弈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助推债市收益率下行。
券商资管也对一季度债市持积极预期。
东方红资产管理认为,利率债方面,一季度是利率交易风险相对较低的窗口期。从历史经验来看,大多数年份的四季度债券收益率波动最高,一季度波动最低。
信用债方面,东方红资产管理认为,高等级的配置价值已在2022年底下跌中显现。2022年底信用债市场波动显著大于利率债,跌幅远超过基本面范畴,“高流动性+低信用风险”品种是本轮赎回潮下的波动放大品种,配置价值已有体现。2023年高等级信用品种资产荒逻辑没有根本性改变,考虑到一季度仍处于货币宽松期,负债端波动大概率进入右侧修复区间,利差修复概率及空间可期,票息和杠杆策略仍是增厚收益的较优策略。
今年利率债利率波动或放大
债市中期需做好防守
展望2023年债市,明明认为,在经济整体波折修复和稳信用的环境下,预计利率债2023年全年利率仍难摆脱震荡格局,波动将较2022年有所放大。从节奏上看,利率或经历先上后下走势,上半年宽信用环境下预计利率将趋于震荡上行、中枢或在2.9%,情绪集中宣泄阶段利率高点或挑战3.0%关键点位;下半年,政策目标或再次转为宽货币,利率趋于回落,低点或回到2.5%左右。
永赢基金预计,“2023年全年利率或持续震荡,春节前后可能出现低点,后期或更多体现为交易性机会。”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表示,从中期趋势看,债市需做好防守并适当关注交易性机会。
信用债方面,永赢基金认为,尽管诸多主要发债行业基本面短期仍然承压,但需求端在宽信用背景下继续下行的情况大概率扭转,叠加融资环境相对友好,整体而言行业层面或呈结构性复苏。就信用债来看,在经历2022年底快速调整后,兼具较好流动性的中短端高等级信用债价值凸显,同时考虑到理财端风险偏好收紧且对流动性的要求提高,2023年主要提防低等级信用债的估值压力。
转债方面,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表示,预期相较2022年更加乐观,基本面预期跟随政策面筑底,当前股债性价比偏向权益类资产,利好市场风险偏好提升。需理性看待转债估值,风险偏好提高对估值的提振可对冲无风险利率上行,可通过多元化估值体系考虑问题。
- ·跳出保理看保理,中银协发布报告就保理业务发展提出两大建议
- ·2025年美国宇航局将发射“双拼车”太空任务
- ·山东招远通报星童幼儿园给学生吃霉烂食物:当事人全部到案,正接受调查
- ·朱荣斌:地产会出现大分化,差的房企就让它安息吧
- ·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去世
- ·诱导网民投资“虚拟货币”?国家网信办督导关闭1.2万个违规用户账号
- ·俄驻美大使:美没以和平方式促进解决乌克兰危机计划
- ·全线飘红,最高涨逾6%!油脂板块缘何走强?
- ·东方雨虹控股董事长李卫国出席2022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 ·权益基金吸引大量资金涌入 消费、先进制造、医药等成为重点布局方向
- ·乘联会:特斯拉中国7月销量2.8万辆,环比降逾六成
- ·骏杰集团控股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1343.6万港元同比增长115.6%
- ·小米:第三季度研发支出41亿元,同比增长25.7%
- ·北京地铁2号线一乘客自行翻越站台门进入轨道正线
- ·“国货之光”玛丽黛佳的姐妹品牌黯然退市,曾在半年内开出150家线下店
- ·银行补充资本热衷\
- ·阿里巴巴受累投资单季净亏225亿 2022年底前完成港股主要上市计划搁浅
- ·俄媒:尽管受美制裁,拉夫罗夫仍将赴美出席联大
- ·参保尚未缴纳工伤保险费,员工上班途中遇交通事故身亡,公司赔还是社保赔?法院说理很透彻
- ·中国的科幻电影,需要包容和时间
- ·博时基金市场点评11月22日:A股走势略分化,创业板跌幅超1%
- ·小米手机CarWith首款支持车型现身:为长安欧尚Z6 2022款
- ·欧盟禁俄煤禁令8月10日生效 煤炭、燃气板块盘中大幅走高
- ·倒查20年,医院反腐不停歇,大三甲院长书记被盯紧
- ·美债收益率曲线出现40年来最深倒挂 对标普500指数意味着什么?
- ·粮农组织称7月份粮价大幅回落,但跌势可能不会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