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多管齐下 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来源:经济观察报
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商业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末,银行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0.9万亿元,多管低碳同比增长41.4%,齐下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0.7个百分点。助力与此同时,绿色截至6月末,发展我国绿色债券存量规模1.2万亿元,商业位居全球第二位。银行
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对全球的多管低碳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而商业银行是齐下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助力我国商业银行多管齐下,绿色通过发力绿色信贷、发展绿色债券以及创新各类金融产品等方式,商业更好地支持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和低碳转型。
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根据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6月末,人民银行通过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项工具分别向金融机构发放低成本资金1827亿元和357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发放相关贷款3045亿元和439亿元,带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逾6000万吨。
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于2021年11月创设,两大工具精准直达,正撬动更多银行资金投向我国绿色低碳领域。
以碳减排支持工具为例,该工具聚焦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三大领域,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的相关企业发放碳减排贷款后,可向央行申请资金支持。人民银行可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
福建某海上风电企业拟开发“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项目”,该项目系福建省首个国家能源局批复的海上风电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提供清洁能源约22亿度,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4.9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106万吨、二氧化硫0.62万吨、氮氧化物0.31万吨。
得知这一情况后,莆田分行主动上门了解企业资金需求,并开启绿色通道快速审批放贷,15天内完成授信,目前已投放碳减排贷款2.87亿元、期限长达17年,并充分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政策红利,调减该笔贷款利率至LPR下浮120个基点,为项目建设提供低利率、长周期信贷资金保障。
绿色金融债券对标中国绿债新原则
绿色金融是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推手,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7月,《中国绿色债券原则》正式发布,这是首个融合中国实践情况与国际标准的绿色原则框架,推动中国绿色债券市场迈上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
“在募集资金用途方面,《中国绿色债券原则》要求绿色债券的募集资金要100%投向绿色项目,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变化,利于提升绿色债券的‘纯度’,有助于提升投资者信心。”摩根大通中国债务资本市场主管陈洁表示。
而伴随着《中国绿色债券原则》的发布,银行纷纷发行对标该新原则的绿色金融债券。9月1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簿记发行2022年第二期绿色金融债券,这是全国首单适用《中国绿色债券原则》的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债券。国家开发银行10月13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面向全球投资人成功发行120亿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本次发行严格按照《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筛选募投项目,同时自愿遵照《绿色债券原则》和《中国绿色债券原则》,募集资金将主要优先用于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城乡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和运营等绿色项目,经第三方机构独立评估认证,环境和社会效益明显,绿色等级为G1。
另外,近日发行2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本期债券募集资金所对接的绿色信贷项目,不仅满足《中国绿色债券原则》,还对标最新发布的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更新版)》,是该目录下最大规模绿色金融债发行。
陈洁此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双碳”目标之下,中国支持绿色债券发展的相关政策持续出台,制度不断完善,为市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与此同时,绿色债券在二级市场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在波动的市场环境下,这一类投资标的表现相对比较稳健,投资者投资意愿更强,形成了让资金进一步流入绿债市场的正向循环。
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不断创新、丰富
人民银行日前发布题为《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文章称,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是满足市场主体多样化需求、丰富和优化绿色金融市场供给结构的重要基础。
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的产品也不断推陈出新。近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作为银团独家牵头行和可持续发展协调行,在市场上率先发放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
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是指通过银团贷款条款激励借款人达成预设的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SPT)的融资工具。本次银团贷款对象为华能天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银团贷款将贷款利率与企业预设的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清洁能源项目投放金额、装机规模、二氧化碳减排量相挂钩,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激励其加快在清洁能源项目的资金投放,提升企业绿色发展的动力。
另外,随着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的逐步深入,ESG主题银行理财产品继续扩容。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此前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显示,2022 年上半年,理财市场累计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43只,合计募集资金超200亿元,截至2022年6月底产品存续134只,存续余额1049亿元,同比增长1.44倍,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多家商业银行正在纷纷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体系,通过积分、权益兑换等机制,激励客户自觉践行绿色行为。如推出的“中信碳账户”包括碳账户开通、碳减排量记录、碳值社交分享、低碳科普、低碳知识小问答、碳排放计算器等功能模块,并识别和引入电子信用卡申请、电子账单、线上生活缴费等特色金融场景。
- ·从一组数字看中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新进步”
- ·西安市调整商品住房交易政策
- ·马斯克称特斯拉不会在印度设厂,除非被先允许销售和服务汽车
- ·佳源国际:拟出售所持佳源服务全部权益,沈天晴质押21.87亿股,股票复牌
- ·国盛金控易主国资后两月更换十高管 近五年累亏近8亿遗留问题待解
- ·赣锋锂业再投20亿加码锂电材料 新股权激励锚定四年扣非达380亿
- ·起底华为金融新帝国,箭在弦上,引而待发
- ·阿里财报“喜忧交加”:涨营收、跌增速,低价值业务将面临关停|财星球
- ·三年亏超170亿!威马传全员降薪,管理层基本工资腰斩,IPO还有戏吗?
- ·知名大三甲医院骗保案余波:骨科医生背后的那些“暗流”涌动
- ·7家上市公司猴痘病毒检测剂获CE认证 热景生物营收增9倍境外收入占95%
- ·覆盖13.6亿参保人 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建成
- ·传大股东IFP反对新闻集团-A和福克斯公司-A的潜在合并
- ·股价跌跌不休,推特股东忍无可忍! 集体起诉马斯克操控市场
- ·泰国燃油基金再度告急 仅够提供1个月的柴油补贴
- ·北京昌平:继续实行重点区域居家办公
- ·再保险“国际板”建设规划方案发布:5大建设重点,19家险企参与共建
- ·绘本“扁鹊治病”插图被指暧昧,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回应
- ·十多个省市出手刺激汽车消费:深圳最高补2万,沈阳最高补5千
- ·中信证券:5月公募持续迎来明显净申购 私募仓位逐周回升
- ·徽商银行原掌门人被“双开”,被查前一年履新安徽省担保集团,这家银行已有三任“一把手”相继落马…
- ·海闻:消费——新阶段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
- ·外经贸企业汇率避险迎一揽子扶持措施
- ·中央商场董事长祝珺:罗森门店开拓相较年初计划将略有收紧
- ·2022年服贸会探馆:为世界搭建共享服务贸易红利的平台
- ·快讯:港股恒指高开2.63% 恒生科指大涨超4%百度阿里领涨
- ·5G有没有用?三大运营商5G用户数汇总 电信咋这么多
- ·美国“奶粉荒”面临另一棘手问题:俄乌冲突正限制葵花籽油供应
- ·5月27日银行早报:央行“20条”落地,普惠小微长效机制来了!如何敢贷愿贷能贷会贷?
- ·陕西煤业52亿入股隆基绿能赚近200亿 投资挖煤两条腿走路5年获利近700亿
- ·苹果谷歌被指移动生态双寡头垄断,英国启动第二阶段反垄断调查
- ·四地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辽宁营口市全域低风险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加强夏粮收购监督 违法违规行为将严惩
- ·机构:对标世界级 中国五大城市群加速构建未来竞争力
- ·坚持“捡面包渣”精神 邹维娜“挂帅”华安乾煜
- ·深圳证监局通报3起典型违规案例,涉及银河汇金、安信证券等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