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神州总裁吴晓滨:医药是很重要的战略资源,创新药的坚持需要整个生态

来源:资识

1,百济滨医从单个国家来讲,神州生态中国创新药的总裁整数量超过了日本、德国、吴晓法国、药重源创英国,战的坚这些传统的略资制药大国。

另外,新药现在世界上所有热门的持需靶点,像肿瘤免疫治疗,百济滨医基本上没有哪个靶点,神州生态中国的总裁整公司没有布局。

2,吴晓现在创新药的药重源创价格在中国大幅度下降,我相信后面《我不是战的坚药神》这种事情基本上不会再在中国再出现了。

3,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要靠质量取胜而不是靠数量取胜。

4,虽然我们的确不能完全做到独立自主,但医药在国际上的交流目前来讲还是比较畅通的。

5,企业家在高光时刻,就要把“粮食”备足,这样“寒冷”来了以后,你就不至于惊慌。

以上是全球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吴晓滨,最近在《财经》年度对话2022中发表的最新观点。

在本次演讲中,吴晓滨表示中国的生物制药,在这七八年发展得非常迅速,从过一款创新药都没有,到现在全世界正在研发的创新药里,中国排在第二,占了14%。

对于国际关系的越发紧张,他表示做医药可能比做IT稍微好一些,因为疾病没有国界,医药也没有国界。

此外,他还谈到做企业一定要未雨绸缪,把不用的东西储存起来,从而应对不确定何时到来的“寒冬”。

以下是聪明投资者整理的全部内容:

创新药的价格在中国大幅度下降,带来了非常巨大的社会效益、民生效益

我的理论没有那么高深,但我们有一些实践的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大家知道,医药是很重要的战略资源,不光是跟民生非常相关,对国家的安全也很重要。

2015年以前,我国应该说没有一款是创新药,所有的都是仿制药,都是别人有了以后我们拿来研究一下,别人的专利过期了,我们研究一下,无一例外都是欧美大公司进口到中国的。

大家可以想象这个情景,一方面国外的大公司给中国带来了创新药、专利药,能够治病救人,治疗许多疑难杂症,同时也促进了我们国家的医学事业发展,这是非常好的。

但同时,因为是专利药,所以在专利期内它就受到保护,当时外企进入中国的专利药基本上是全世界最高的价格,因为我们没有。

而这个情况从2015年开始大幅改变了。

当时我们国家有个药监局的局长叫毕井泉,他上任以后看到这个情况,首先在监管制度的改革上跨了一大步,和国际监管接轨,和创新药接轨。

这个时候大家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机会,很多人回国了,在这以后,创新药开始了大幅发展,同时,大量的资本也进入了。

有了人,中国也能做出来了,而且中国又是个有大量患者的地方,所以市场的需求非常强大。

这几个因素加到一起,再加上好政策,所以中国的生物制药,这七八年发展得非常迅速,迅速连我们自己都不敢相信。

举个例子,过去中国一款创新药都没有,现在全世界正在研发的创新药里,美国第一,占了48%,中国第二,占了14%。

从单个国家来讲,中国创新药的数量超过了日本、德国、法国、英国,这些传统的制药大国。

另外,现在世界上所有热门的靶点,像肿瘤免疫治疗,基本上没有哪个靶点中国公司没有布局的,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过去,国外的创新药进口到中国可以卖很高的价格,而且享受10年的专利期。

现在中国的创新药国外要进口,窗口期也就1-2年,因为中国的创新药很快就出来了,既不侵占它的专利,又能改进,比它做的还好。

所以,现在创新药的价格在中国大幅度下降,我相信后面《我不是药神》这种事情基本上不会在中国再出现了。

随之带来的社会效益、民生效益,也是非常巨大的。

疾病没有国界,所以医药也没有国界

我们很多创新药的基础还是与国外的很多知识产权有关,包括它的理论等等,就像是树上的花开在我们的院子里,但树根在人家那边。

现在由于国际关系的紧张,人家一刀下去把树干砍了以后,我们的花还能开多久?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因为做科研、做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一个生态。

我们很多做药的培养基或者一些试剂,甚至一些仪器设备都是进口的,在这一方面,我们现在还做不到完全的独立自主,还是有一部分依赖于国外的进口,但这个情况也在不断的改变。

比方说制药的生产设备,有几家公司做的非常好,部分可以取代了。包括一些试剂、培养基,有各种各样的公司也在研究。

过去大家赚的是非常辛苦的钱,因为国家经济发展很快,红利很多,所以有很多地方都有机会能够得到很好的回报。

现在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要靠质量取胜而不是靠数量取胜。

在这个情况下,中国人聪明在只要下功夫,就能把这些东西做出来,只是时间问题,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做医药可能比做IT稍微好一些。

因为疾病没有国界,所以医药也没有国界,这个事情我们体会得非常深。

我们发明了一个治疗淋巴瘤的药叫BTK抑制剂,这也是我国第一个百分百知识产权,反向出口到美国的创新药,过去这种事情都是不可想象的。

这款药出口到美国以后卖得非常好,但我们还不甘心,我们觉得我们比美国的药好,所以我们在全世界范围内和美国强生的药进行了一次大的比较。

我们在美国的医院、诊所,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几十个医院同时做实验。

结果证明,无论是疗效还是安全性方面我们都胜出了,美国医学界最高级别的用药指南,在治疗这个病上,把我们的这款药放到了最高级别推荐,把另外一款强生的药下放到其他推荐,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所以,我们的这个药在美国,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非常喜欢,它能让淋巴瘤患者的生命得到极大的延续,把过去要死人的病变成了慢性病。

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我们的确不能完全做到独立自主,但医药在国际上的交流目前来讲还是比较畅通的。

创新药和仿制药最大的区别就是决策上敢不敢冒险

创新药的企业和仿制药的企业,整个的决策机制有很大的不同,不同在什么地方?创新型的企业和追赶型的企业运行机制也有很大的不同,它们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创新药和仿制药最大的区别就是决策上敢不敢冒险。

举个例子,如果这个东西是现成的,而且是专利过期的药,其实就等于人家把菜谱都告诉你了,哪一分钟放多少盐,油烧多长时间,先放什么,后放什么,炒几分钟。

你照着做不会有错的,顶多是第一次手生,但多做两次一定能做出来,所以几乎没有什么风险。

这里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怎么降低成本,怎么样比别人做的更省钱,但想要突破它是不可能的,突破了国家也不批。

而创新药是你不知道前面的路,你想象一个东西应该是可以的,但究竟可不可以,你是不知道的。

就像我们一个月的工资1000块钱,仿制它只需要投入1分钱,这不叫风险。

但创新药经常会出现你的工资收入是1000块钱,但你要做一个决定在临床实验或者实验室里投入1万块钱,这远远超出了一个月的收入了,而且还有可能失败。

失败了以后血本无归欠了一屁股债,这时候你敢不敢干?

这个时候其实就是人对科学的理解,对风险的把控,和愿不愿意去冒这个险,如果不冒这个险,永远成功不了。

好在现在资本市场上也有一些金融家,他们也希望能够支持这种创新,当他们看到这个事情有希望做出来,就会给你钱,大家一起来承担这个风险。

这样的话,就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者,三方一块做这个事情,当然也需要社会以及行业生态对错误的包容。

仿制药不需要,它可能连科学家都不需要,要一个技术员可能就做出来了。

在高光时刻,就要把“粮食”备足

创新药还有哪些负外部因素急需解决?

做企业有正向的外部因素,也要随时考虑到负向的外部因素,这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我们经常就会想下雨了怎么办?要未雨绸缪。

医药研发是对资金量要求非常大的一个行业,因为做临床实验、做实验室,需要非常多的投入。

现在的资本市场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处在“寒冬”,很多公司的股价大幅下降,不光是A股,港股、美股都一样,美国一些生物科技的股价,比去年的高光时刻下跌了百分之几十。

在这种时候,对企业来讲,融资就很难了。

但我们的储备就很充足,因为我们坚定我们做的这个事情的正确性,虽然做创新药肯定是有风险的,但这个风险无论金融市场怎么变化,我们也没有出去融资的需求。

我们自己储存了足够的“粮食”,能让我们把这个“寒冬”过去。

我觉得,企业家在高光时刻,就要把“粮食”备足,这样“寒冷”来了以后,你就不至于惊慌。

这是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非常好的理念,把不用的东西先存起来,这对我们的受益非常的大。

知识
上一篇:7万元可考研“包过”?“技术总监”等人被判刑
下一篇:收评:两市午后震荡回落创指跌1.8% 中字头概念股逆市大涨